相关回答 (3)

张小酷
2025-08-02 19:43:22天气对制动距离的影响非常显著。
在下雨天,路面的水分会形成一层水膜,降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,从而使制动距离延长。因此,司机需要减速行驶,保持更远的车距,并集中注意力,避免突然起步、急转弯和紧急制动。
下雪天,周围环境的白色干扰会影响距离判断,此时严禁超车。压实的雪地摩擦系数极低,司机需要具备冰雪驾驶的知识,降低车速,避免急转弯和紧急制动。
在冬季,路面可能会冰冻,导致摩擦系数大幅降低。尤其是在0℃附近时,冰面的摩擦系数最小,这种情况下在温暖地区尤其危险。
大雾天气下,视线受阻,司机需要使用雾灯或前灯,并依靠道路标线和护栏进行引导,同时严格控制车速。
刮大风时,司机应适当减速,注意尘埃可能影响视线,握紧方向盘,增加车与车之间的距离。
雪天,压实后的雪地摩擦系数极低,制动距离变长,司机需要保持安全的车距和车速,可以考虑使用防滑链以增加摩擦力。
以70公里时速的车辆为例,干沥青路面的制动距离为58米,雪地为117米,冰面为216米。
因此,在雪天和冰雪路面上行车时,要按照高速公路的指示减速,增加车距,至少是干燥路面的2至3倍,避免超车、急减速、急转弯和紧急制动,多换挡,少制动。
汽车制动依靠的是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,而湿滑地面上的水膜会使轮胎滑动,导致摩擦力和抓地力降低,从而延长刹车距离。
当温度降至7℃时,普通轮胎会变硬,弹性减弱,抓地力变差,刹车距离可能比雨天还长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司机应根据天气和路面条件选择合适的轮胎。在多雨地区,选择排水性强的轮胎,如佳通SynergyE1胎面花纹针对湿地安全进行了特殊设计,拥有宽大的主沟和导角等,可以提高花纹与地面的接触面积,加快排水速度,增强湿地抓地力。
雪天,路面湿滑时,普通轮胎的抓地力不足,容易引发追尾事故。压实的雪地摩擦系数极低,制动距离变长,因此保持安全车距和车速是前提条件,可以考虑使用防滑链来防止轮胎打滑。
冬季雨雪雾天气较多,带来安全隐患。保持安全车距是关键,因为能见度降低和路面湿滑会增加危险。摩擦系数越低,刹车距离越大。

非常实用的建议,请问一般多久一次比较合适?

具体还是要参考车辆使用手册。
